首页 阿每文集 下章
延安的感觉
 对延安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敬仰之情。除了缘因那个特定年代的宣传之外,更多的是对于延安为何能以一个弹丸之地支撑偌大一个‮国中‬长达13年艰难困苦⾰命的好奇。

 如今从西安到延安,现在的通选择很多。然而60多年前,来自四面八方的热⾎青年,为了能够圆自己的延安之梦,可谓历经曲折坎坷。但一种圣洁⾼尚的对于理想的追求,使得这些人抛却了所有的酸辣苦咸。因为,延安,早已成为他们心中的圣地。

 出发到延安的时候正是秋天。从离开西安的第一分钟开始,心就跟着飞到了延安。一路上,延绵百里一望无际的果园,红彤彤的苹果挂満枝头,更加增加了我们快些到达延安的‮望渴‬。

 走⾼速公司,不到四个小时就到了延安。进⼊市区不久就看到一个醒目的巨型布幔“延安精神永放光芒”接近宝塔山时的动,再一次升华到我的⽑孔都在张开。眼巴巴的向车外望,希望能早点看到那个曾经让不知多少人动的宝塔,脖子抻长快要恢复不过来的时候,它终于在车转弯的时候出现了。“几回回梦里回延安,双手搂定宝塔山。”贺敬之的著名诗句不由脫口而出。

 顾不上洗去一路上的风尘,我们直接来到了延安⾰命纪念馆,怀着崇敬的心情,听讲解员讲述着⽑主席和‮央中‬从1935年10月到1948年3月转战陕北十三年的艰苦历程。看着那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和一件件历经战火的⾰命文物,大家细细地体会着我们的传家宝——延安精神。

 踏着月光,我们登上了宝塔山。从宝塔山俯看延安市区,已是万家灯火,⾼低错落的大楼流光溢彩,大街小巷车⽔马龙,一派繁荣景象。

 第二天清晨,我们来到了⽑主席和‮央中‬曾经生活和工作过的枣园、杨家岭、王家坪参观。在一处处⾰命旧址,缅怀一代伟人们的丰功伟绩。在杨家岭‮央中‬大礼堂,⾼悬着‮共中‬第七次‮国全‬代表大会的会标,就是这次大会为夺取抗⽇战争以及新‮主民‬主义⾰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。在王家坪,在⽑主席与⽑岸英谈过的石桌旁,使我们看到伟大领袖无私的怀,当时⽑主席对刚从苏联留学回来的⽑岸英讲,要他到农村去,到‮民人‬群众中去锻炼。在⽑主席的旧居,那低矮的窑洞通道,即使是个头不⾼的人也要弯才能通过,真是难以想象⾝⾼一米八三的⽑主席每天是怎样穿行于此。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,在错综复杂、险象环生的‮际国‬国內艰难形势下,⽑泽东和他的战友,卧心尝胆、绸缪生聚、打破危机,在濒于覆灭的边缘,奇迹般地在这片生存条件相当苛刻的⻩土⾼原上,‮导领‬
‮国全‬
‮民人‬驱虎豹、缚苍龙,结束了百年来‮国中‬任人欺辱宰割的历史,为新‮国中‬的成立打下了牢固的基础。

 13年,‮国中‬共产在⾰命取得成功前,延安是‮共中‬
‮央中‬驻扎时间最长的一个地方。完全可以这样说,没有延安这方⽔土的滋养,处于最困难时期的‮国中‬共产,或许最后的命运是另外一番模样。或许‮国中‬⾰命的胜利可能要等待更长的时间。把它作为‮国中‬⾰命的圣地,延安完全有这个资格。

 要走了。延安,由于时间的关系,只能在你的⾝边驻⾜短短的不到两天。长途车站集合了许多等待回家的人们,但更多的正要扑⼊延安怀抱的虔诚的旅者。我依依不舍地坐上开赴西安的客车。车开出好远以后,仍是隔着车窗向她的方向眺望。延河一直把我们送出很远,我知道虽然那里面⽔已经接近枯竭,但却盛満了当年仁人志士的泪⽔。  m.UdeNGxs.COm
上章 阿每文集 下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