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阿每文集 下章
天上人间蓬莱阁
 喜登临风格各异的亭台楼阁。特别是并称为四大名楼的蓬莱阁与滕王阁、岳楼、⻩鹤楼。如果说滕王阁、岳楼、⻩鹤楼因诗闻名的话,那么蓬莱阁则因海市蜃楼这个人间仙景而声誉鹊起、闻名遐迩。

 曾经先后两次慕名来过蓬莱阁,一次在夏天,一次在冬季。虽然是两个季节,但来到这里的游客却是天壤之别。夏天的蓬莱阁趋之若骛;冬季的蓬莱阁则游客寥寥。“神奇壮观蓬莱阁,气势雄峻丹崖山”、“丹崖琼阁步履逍遥,碧海仙槎心神飞越”将我带进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。往前走,便看到一个雄伟的牌楼,额题“丹崖仙境”鎏金大字,为董必武所写。龙王宮前殿內塑定海神、靖海神,怒目而视,显得有几分威风,正殿有神龛,塑有东海龙王敖广金⾝坐像,两侧有八位站官,后殿是龙王寝宮,有一副对联很有意思:“赠大圣定海神珍千年魔尽,还八仙渡海宝物万里波平”额为“福庇海邦”殿同样塑有神龛,以及其他坐像。子孙殿內也人山人海,可能是求子的人多吧,殿內塑有眼光娘娘和疹子娘娘坐像,我也看到有麒麟送子、天王送子塑像,朋友说,你未有儿子,拜一拜好求个儿子回去,我说也好,于是拜了拜,也没有烧香,虔诚不一定要烧香啊。

 天后宮的戏楼是坐南向北,庙宇式二层楼阁,可能这里原来经常演戏,但现在可能不再演戏了。天后宮內建筑不少,前殿塑有神像,嵌于墙上“福”、“寿”字石刻以及再进⼊里面的“虎”字石刻,引来不少游人观看细读。唐槐旁,人们围在一起听导游讲有关槐树的故事,1836年一场大火后,只有此槐树幸存。正殿额题“道德神仙”象要对人昭示什么,內也塑有不少塑像,正中当然为天后金⾝坐像,两边自然也有其他像做陪衬。

 三清殿內塑像也不少,有前殿、正殿,前殿塑有哼哈两将,正殿塑元始天尊、灵宝天尊、道德天尊神像。吕祖殿自然是有关吕洞宾的了,进⼊里观看,正中塑吕洞宾坐像,两边是药童和柳树精。出殿,见一碑,上写:“海天一⾊”普照楼位于丹崖绝壁处,从位置上来分析此楼是为夜间行船导航用的标灯,所以又叫灯楼,楼呈六棱,不是很大,不能上去观景,据说它与旁边的宾⽇楼、吕祖殿组成蓬莱阁的特征标志。经过宾⽇楼,听说此楼可以观八面景致,纳八面来风,可惜不能上去观看。紧挨的是苏公祠,苏东坡到登州不过只有五天,但对蓬莱阁来说是件大事了,名人就是名人,与一般平民百姓就不一样,他不但到此观景,而且还写了不少诗句留世,大诗人毕竟是大诗人,名人毕竟是名人,所到之处都为当地增⾊不少,他为后人留下了“宾出⽇于丽谯,山川炳焕”千古绝响。卧碑亭內有许多碑,碑上有文字,此亭也是有苏东坡的《海市诗》、《书吴道子画后》横幅碑刻而得名,一块碑上刻着:“海市蜃楼皆幻影,忠臣孝子即神仙”听说1960年叶剑英登蓬莱阁时见此联后即兴写下:“蓬莱士女勤劳动,繁荣生活即神仙”出来,见墙上嵌着几块石,石上刻着:“碧海清风”、“海不扬波”、“寰海镜清”仔细一看“海不扬波”的“不”字好象被人破坏似的,听导游说才知道有一段故事,1895年1月18⽇,⽇本舰艇炮击蓬莱阁,恰好击中这个“不”字,为历史留下罪证,让‮国中‬人不要忘记这段屈辱的历史。避风亭原来可能是海市蜃楼亭,据说此亭很怪,外面大风劲吹,里面却一点风都没有,进內观看,亭內嵌有许多石碑。

 倚栏而望,近在尺咫的大海波澜不惊,碧海蓝天之上,帆影点点。想必当年的八仙就在这里出发寻觅极乐仙境去罢。有趣的是,我们同行的八人恰是七男一女,于是一个一个对照八仙来命名。唯一的女自然被唤作“何仙姑”而男士中最为年轻英俊的那位自然被叫做韩湘子。至于其他六仙,则大家自报家门自领仙名去。我们八仙一路同行,拿八仙故事中的幽默片段说事,倒是领略了一番当年八仙的快乐。

 上到二楼,原以为上面人少了,但依然是人头簇拥,里面悬挂着“蓬莱阁”牌匾,匾下是一组“八仙过海”塑像,八仙过海,各显神通,早已是妇孺皆知的神话故事,听说它最早出现在元代山西芮城道观永乐宮纯殿壁画描绘的场面:蓬莱仙岛牡丹盛放,八仙应邀赴岛赏花,各显神通乘自己的法宝渡海,铁拐李乘葫芦拐杖,张果老骑驴,曹国舅乘⽟板,韩湘子乘花蓝,蓝采和乘拍板,汉钟离乘⽪鼓,何仙姑乘竹篮,吕洞宾乘箫管,纷纷飘洋过海。八仙人物,各怀绝技,娴静耝俗,文韬武略,富贵贫,健壮伤残,一应俱全,历史上越传越神,把他们说成是神话故事了。

 站在海边,望着茫茫苍苍的大海,期待中的海市蜃楼没有出现。但静下心来一想,能够在远离尘俗的蓬莱阁,感受一番八仙当年的风景,也⾜够了。  m.uDEnGxS.coM
上章 阿每文集 下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