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苍白的芦苇文集 下章
人人都是文学家
 发现生活中每个人都可以说出精彩的话。

 我们家的小保姆趁我们上班时在家里上网聊天友,而且迅速网恋了一个,约好在广场见面。小保姆辞职后在家里发现一张她遗留的软盘,里面一篇记录她网恋的文档,很有大家风范,不枝不蔓,就事论事,⽩话文的风格,倒越发显得很有货地,不急于把自己的才华宣怈出来。文章大致这样叙述:在网上聊天室相识,彼此相见恨晚刻骨铭心,男网友是护花使者,女网友是花容月貌,思念之情不可阻挡,相约几点几分于广场见面。文章的妙处在于完全以⽩描手法写事,比如这样写道:相识7天零5个小时,相见1个小时,之后分手什么的,让人觉着意犹未尽之感,有一般搬弄文字的人绝对做不到的决绝。若是不署名,很让人怀疑出于张爱玲这样的大家之手。

 和一个18岁的小同事坐出租车,恰逢3月5号雷锋节,我“采访”司机,问他⾝体力行学习雷锋的例子,司机说学雷锋分时段,心情好就学雷锋,心情不好就不学。我一时语塞,不知道在內心的道德书橱里该如何归类这种行为,没想到小妹妹接口说:心情雷锋。这是多么⾼度凝炼的词啊,小妹妹经常这样语出惊人,弄得我都有点崇拜她了。

 还有我们单位‮导领‬说话更是⾼屋建瓴返朴归真,向我们汇报工作,说:近期开了个赶集的会。意思是各部门的人纷至沓来。赶集,多么古朴,而且有通感之妙。‮导领‬谈作品要有鲜明的主题时说:笼统的主题是个筐,什么也可以往里面装。我家孩子的玩具箱就是这样的筐,包容了从各个时期的各种玩具。

 姐姐上学时最头疼的就是作文,现在‮信短‬満天飞,看姐的‮信短‬简直不认识我姐了,不光文学修养很⾼,而且还处事⼲练,一点看不出生活中的懦弱。前几天我发‮信短‬给姐讲述四岁小女的能事,小女说我:爸爸是非你不娶,你是漂亮的angel。为小女语言天赋还有英语才能得意,一会姐姐回过一条‮信短‬:真是个人精,咱们一起享受她吧。享受一词用的绝妙,一般说享受一道美味,没想到我的女儿也可以享受的。

 一位老同事,打电话下通知下出一肚子慷慨昂,在走廊里碰见‮导领‬,向‮导领‬抱怨和表功:真难弄,谁不信可以和他们单-独-较-量。平时古朴典雅的老同事在眼前立即幻化成一个愤怒的击剑手。

 我Q聊时,一般是意识流,想说什么说什么,没想到说话一惯正儿八百的大学同学很快就学坏了,最后互道再见时同学来了一句:别了,司徒雷登。看着悉,早忘了典故,忍不住问办公室的小李这句话什么意思,小李远远斜视我的电脑,说:知道前半部分。我的幽默级别不够,茫然问:那前半部分。小李还是坚持“前半部分”终于明⽩是句子的前半部分“别了”两字。咳,这还用的着说吗。

 世界杯期间,动的小罗进球后跪在地上,恰巧露出一口⽩牙充満电视机的大屏,我家猪头旁⽩道:看看谁的牙⽩。我不由露出钦佩的眼光,准备在本子上记下这灵光一显作为以后的素材,猪头看我一抬手腕,马上又来一句:别署名。  m.uDEnGxS.coM
上章 苍白的芦苇文集 下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