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末才无敌,云长独出群
“
汉末才无敌,云长独出群:神威能奋武,儒雅更知文。天⽇心如镜,《舂秋》义薄云。昭然垂万古,不止冠三分。”三国史就是一部英雄史。然而,三国时代成就了一批英雄,却单单成就了关羽一个神,迄今为止,没有哪一个人能像关羽一样深植于国中人精神家园的深处,受到广泛而持久的膜拜。
“匹马斩颜良,河北英雄齐丧胆;单刀会鲁肃,江南名士尽低头。”“荆州形胜即中原,得之则进去易,失之则退守难,天意苍茫,莫怪公犹立马;壮武大名垂宇宙,生不作曹氏臣,死不作孙氏妾,人心维系,遂令我

登龙。”三国英雄辈出,象关羽这样的人不可谓不多,但惟有关羽流传至今,其原因是颇耐人寻味的。
关羽神勇,从与众人颇异的相貌中也可以看的出来:“⾝长九尺,髯长二尺;面如重枣,

若涂脂;丹凤眼,卧蚕眉”胡班见关公左手绰髯,于灯下凭几看书,失声叹曰:“真天人也”!陈寿也曾这样写道:“关羽,张飞皆称万人之敌,为世虎臣”;但关羽的勇不同于张飞的莽勇,赵云的骁勇,他

读《舂秋》,是三国将领里文化层次较⾼的一名,勇猛却又不失儒雅。
在关羽眼中,于万军丛中取一将头颅“如囊中取物耳”而在众人眼中,他杀颜良、诛文丑,过五关、斩六将,有万夫不当之勇,至于“刮骨疗毒”这样的故事,更使关羽增添了一种“神人”的⾊彩。
“关公奋然上马,倒提青龙刀,跑下山来,凤目圆睁,蚕眉直竖,直破彼阵。河北军如波开浪裂,关公径奔颜良。颜良正在麾盖下,见关公冲来,方

问时,关公⾚兔马快,早跑到面前;颜良措手不及,被云长手起一刀,刺于马下”这是斩颜良的描写。关羽提刀拍马⼊阵,如进无人之境,河北军士如“

瓦⽝耳”曹

叹曰:将军真神人也!
关羽应鲁肃之邀,明知是诡计,却傲视群雄单刀赴会。此去吉凶难料,却只带八九个关西大汉,各跨

刀一口,旁边周仓捧着大刀,关羽青巾绿袍坐在央中。这是何等的英勇,何等的雅致,这正是古之名将所不及的!
打樊城时,关羽不注意被曹仁用毒箭

伤肩膀,右臂青肿,不能临阵杀敌。恰在此时,神医华佗闻讯赶来,对关羽说要医治胳膊须用尖刀割开⽪⾁,直至于骨,刮去骨上箭毒,休息一二⽇便能运动自如,只是痛苦异常,常人须把胳膊穿于一预先准备好的大铁环中,用绳子系好,然后再用黑布蒙上眼睛,这样就不会因害怕而惊慌失措了。关羽听了大笑:“如此,容易!何用挂环?”“吾岂比世间俗子惧痛者耶!”于是,关羽一边和马良下棋,一边让华佗刮骨了伤,尖刀刮骨悉悉有声,而公谈笑自若,下棋雅致反衬出关羽的神勇,华佗曰:“某为医一生,未尝见此。君侯真神人也”!
然而,关羽的追求并没有止于“勇”而是逐步上升到追求“义”的层次。
“先武穆而神,大宋千古,大汉千古;后文宣而圣,山东一人,山西一人。”国人崇尚关羽,归

结底是对“忠义”的崇拜。
上面这幅对联把武穆岳飞的忠贞,文宣孔子的仁义巧妙的结合在一起,完美的熔于关羽一人⾝上,可谓用心良苦,对关羽“忠义”的崇拜由此也可略见一斑。
一⽇,曹

见关羽所穿绿锦战袍已旧,便度其⾝材,取异锦作战袍一领相赠,关羽受之,将其穿于旧战袍之內。

笑曰:“云长何如此之俭乎?”公曰:“某非俭也。旧袍乃刘皇叔所赐,某穿之如见兄面,不敢以丞相之新赐而忘兄长之旧赐,故穿于上”寥寥数字,一个义气为重的红脸汉子的形象跃然纸上。
曹

见关公坐骑很瘦,就把吕布的千里嘶风⾚兔马送给了他。关羽再三称谢。

不悦曰:“吾累送美女金帛,公未尝下拜;今吾赠马,乃喜而再拜:何

人而贵畜耶?”关公曰:“吾知此马⽇行千里,今幸得之,若知兄长下落,可一⽇而见面矣。”这一处叙述,颇具戏剧⾊彩,最后曹

“愕然而悔”本想送马来收买人心,谁知关羽

本没有动心,反而还从另一方面速加了关羽的离去,真是陪了夫人又折兵啊!
曹

对关羽不论再好,再怎么敬之如宾,但“新恩虽厚,旧义难忘”先后有别,恩义有别,最终关羽还是过关斩将飘然而去,谱写了一曲千里赴义的赞歌。后来火烧⾚壁,华容道上关羽义释曹

,虽然是对汉室的不忠,自己也有杀头的危险,但却也因此成全了他的“义”名。
孔圣人说:“君子义为上。君子有勇而无义为

,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”综观国中历史五千年,儒家思想对国人的影响可谓大矣,从社会上层人物安帮制国的宏愿到平民百姓的⽇常生活,无不留有它的痕迹。这为关羽的崇拜提供了思想基础。
桃园结义,生死相许,以致关羽委⾝曹

之时仍“⾝在曹营心在汉”为朋友两肋揷刀可能是因为一时的冲动,不难,但要是能在充⾜的时间里理

的面对金钱,美女,权利,厚恩的

惑而坚守信义,则是难之又难!
“

待之甚厚:小宴三⽇,大宴五⽇;又送美女十人,使持关公”孰知关羽不为美⾊所惑,尽数送给了二位大嫂。一旦得到刘备的消息,便不辞而别,千里走单骑寻刘备而去。圣人说“食⾊,

也”但是这也要看什么时候,大丈夫怎能图一时之快而丧失兄弟之义气?

险的曹

没有得逞,美人之计显然对关羽没有取得任何的效果。“英雄难过美人关”这句话在民间广为流传,然而关公却跳出了这个俗套,深得“民心”
那时的关羽,在漫漫的⻩尘古道上焦急地奔波着。他与其说是在寻找刘备,不如说是在寻找自己的精神归宿,他的焦虑,源于內心对忠义之名行将崩溃的恐惧。曹

对于关羽来说,无论是个人恩遇还是成就功名的外部条件都优于刘备,然而关羽之所以要弃雄霸一方的曹

而追求尚寄人篱下的刘备,更重要的是为成全自⾝的“忠义”之名。
忠心要付之与沧海横流,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做到的,这需要勇气和无畏的精神。
有一次,曹

请汉献帝田猎,献帝

鹿不中。曹

便讨了天子的宝雕弓,金枇箭,一箭将鹿

倒,群臣见到金枇箭,以为是皇帝所

,便⾼呼“万岁”

旁若无人,纵马直出,遮于天子之前以

受之。关公大怒,剔起卧蚕眉,睁开单凤眼,提刀拍马要斩曹

。“

贼欺君罔上,我

杀之,为国除害”“今⽇不除此贼,后必为祸”试想当⽇田猎随行之人何其多,其无一二忠臣?但面对势力颇大的曹

,只是“众皆失⾊”而已。惟有关羽愤然不顾,舍⾝为国。关公的忠贞被刻画的淋漓尽至,难怪
m.uDEnGxS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