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布鸣文集 下章
正职是副职的三次方
 几千年的‮国中‬封建社会的官场体制,给人们留下了难以忘却的印迹。吏治‮败腐‬权力争斗,中外比比皆是,小到《红楼梦》中的王熙凤,大到“秦、皇、汉、武”时期。国外的希特勒、墨索里尼等等。那种专横跋扈、尔虞我诈、金钱私、搅得国无宁⽇,把一个好端端的世界搞得満目疮痍。那种“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”的人间地狱,埋葬了多少“忠臣良将”的生灵…

 晚清时期,李伯元受梁启超“小说界⾰命”的影响,创作了《官场现形记》一时顷靡全社会,引起轰动,这是应时代呼响而出现的批判时政的划时代的力作。这六十回的篇章中,李伯元通过一个又一个故事,多角度、多侧面、多层次的对官场‮败腐‬作了大量的揭露和讽刺…在李伯元的眼里,官僚制度早已无药可救,这个官场是一个“畜生的世界”小说的结尾处,李伯元惨叫的呼号“救救‮国中‬”可谓含⾎带泪,抚聋发聩。

 ‮国中‬的官场最大的败北就是让“一把手”把持权力,什么事都是“一把手”说了算。有个“一把手”狂妄地说过这样一句话:“副职有什么用,八个副职也顶不上一个正职。”由于这种恶习的存在,在官场中发生烈矛盾冲突的事件时有发生,班子內部“各拉各的调,各吹各的号”还有一个“一把手”说过这样一句愚蠢的话:“让副职们去斗去吧!然后我在收拾他们,这样才显示我一把手的⽔平。”有一则报道,某地发生过‮记书‬和镇长在‮府政‬的院子里扭打在一起的丑闻,在群众中影响很坏。

 ‮员官‬争斗撕咬的结果,除了对工作产生严重的副作用以外,却意外的对反‮败腐‬做出了一定的贡献。许多贪官就是在‮员官‬的互相撕咬中露出原形。近年来发生的‮败腐‬窝案,就属“咬”的结果。抓‮败腐‬分子犹如刨红苕、收花生一提藤蔓就是一串子。马德‮败腐‬案咬出来的‮败腐‬分子人数是空前的,沈慕马大案也咬出不少。⾩中院窝案也是这样。这也是众多贪官抱怨官场的所谓“不团结”的原因,有的“一把手”⼲脆用“破坏团结”的大帽子庒制不同意见,对主持公道与正义的人进行打击报复。有的人就⼲脆不给副职任何权力,一手遮天,原因我可以在上层收拾你,把你卖了还得帮他数钱。这些案件给人的错觉好像是,官场的廉洁似乎是靠‮员官‬的争斗来维持的,官场的平衡不是靠制度而是靠互相撕咬而获得的。其实背后却是“瞒天过海"…

 有的“一把手”为什么不愿意发扬‮主民‬,不愿意尊重其他副职的意见,为什么一意孤行,不愿意放弃手中的权力?说穿了就是因为那样做的结果,会使自己断了发财之路!如果没有个人利益驱动,有些‮员官‬可能会对工作失去任何‮趣兴‬。谁爱怎样就怎样做,何必为公事打得头破⾎流?有的副职看了心里不平衡就想时不时的咬一口。有个副职曾忿忿不平地说:“别看副职办不了事,但坏个事却是非常容易的。”整烦了唯一的手段那就是咬!咬的満嘴是⽑、咬的遍体鳞伤、咬的鱼死网破、咬的同归于尽在所不辞。

 诚然,假如我们內部充分发扬‮主民‬,‮员官‬心开阔,互相尊重,有事共同商量,互相监督制约,就不会出现‮败腐‬的现象。事实证明,越是‮导领‬独裁的地方,‮导领‬越容易私,越容易被权力冲昏头脑,把精力主要用于內耗上,犯罪的比率也就越⾼。班子之间也没有凝聚力,单位缺乏战斗力,就会出现明无山头暗有礁,其结果“树静而风不止”

 我们在质疑行政‮导领‬选拔用人机制不健全的同时,对‮员官‬个人道德修养,依法行政能力和业务素质应该引起⾼度重视。那种“家长制,商投机,铁权力”心怀叵测、狭隘自私、恶、玩弄权术、我行我素、做官思想动机不纯的人,不应该被选⼊‮导领‬行列,一经发现应依法罢免。同时,应该加強內‮主民‬生活制度,坚决杜绝一人说了算的霸道做。不能使副职成为摆设。否则,‮败腐‬问题很难从本上解决。那种寄希望于靠‮员官‬互相撕咬,庒制来达到制约与平衡的想法是极端错误的。在毁灭‮员官‬的同时也毁了‮民人‬的利益,毁坏了的事业。

 最后,真诚的告戒一把手们:“班子要成为战斗的堡垒,而不应成为堡垒內的战斗”…  M.UdeNgXs.COm
上章 布鸣文集 下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