依然是山
大自然以雄奇的伟力,造就了山。山,或拨地而起,突兀于平原之上;或起伏连绵,蜿蜒造势。山是自然的奇观,人在面前,渺乎小哉,⾼山仰止。
生平爱山。⾝边的山,每年总有几次亲密接触。登⾼望远,看群山余音袅袅般消失在远处的雾海之中,看城市玩具般立成一片文明的森林。在这片森林里,汽车不过是爬行的甲虫,火车不过是百⾜的蜈蚣,机飞不过是斑斓的蜻蜓,人不过是两⾜的虫蚁。有山必有⽔,山与⽔如同恩爱的夫

,⽔

绵于山,山多灵气;山环抱着⽔,⽔多毓秀。在山看⽔,如同情人深情注目;在⽔看山,山之伟岸尽溶⽔中。仁者爱山,乐山乐⽔,我等凡夫俗子,皆人世间匆匆过客,又怎能如山⽔相依,永恒至地老天荒?
去过了莹华山,去过了青城,去过了峨眉,也去过了一些不出名的山。每一次去,我都是用自己的脚丈量它们的⾼度,用自己的心感受它们的灵魂。我感觉到了山的心跳,我听到了山的诉说,松涛、雨声、鸟鸣、流泉…岩石、树木、野兽、峡⾕…都是山的语言。就是一只小小的蜗牛,也能向我讲述一段动人的故事;就是一颗风化的砂粒,也能向我倾诉沧海桑田的历史。凡尘中的我,只能用虔诚来表达对山的敬畏,用卑微来感受山的伟大。
百年之后,人都会化作一团土丘。秦始皇的土丘很大,俨然一座山。上世纪末叶,我也曾登上这座陵山。始皇帝若有知,也一定看到了我的脚底——啊,请原谅,我那时还太年青。秦始皇以他的雄才大略,扫合六而大一统,书写了国中历史的新篇章。我又怎能踩在他的陵寝上,毫无愧⾊的俯视下面说:“秦始皇就在我的脚下!”
秦始皇的陵山并不⾼,区区如我都能毫不费力的登上;但秦始皇本⾝就是一座⾼山,立在华中民族历史的原野上。这座山很⾼,仰望都不⾜以能见其顶,又何谈俯视?能俯视山顶的人,必然有更大的气魄和

怀。那个写“惜秦皇汉武,略输文采;唐宗宋祖,稍逊****”的人,庶几可以与之笑看风云,华山论剑。
无知总是像

雾一样遮住人们的视线,让人们自以为是而不见山。打开尘封的历史,一座座风格各异的⾼山构成了一道道绚丽的风景。读《论语》,一座名曰孔丘的⾼山两千多年来依然神圣,在他智慧的灵光之下,我们依然顶礼膜拜。打开《离

》,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辽阔的屈原,我们至今都还能听见他在《天问》。这是一座海拔很⾼的山顶之“原”要不他的声音何以能传到天上?在先秦的人文群峰中,仅诸子家百就够让人留连忘返了。泛舟历史长河,司马迁、曹孟德、陶渊明、李杜韩柳、欧王苏辛…⽔绕山环,山奇⽔异,令人目不暇接,我又怎肯舍筏?
而后稍长,船⼊大海,昼夜航行,我来到了奥林匹斯山下,目睹了希腊诸神在各自的山头展放异彩。泊船上岸,骑上“罗马”漫游于多姿多彩的古欧洲大地,于是

览了《伊利亚特》、《奥赛罗》、《被缚的普罗米修斯》、《俄底浦斯王》、《美狄亚》等一座座文学的名山,还远远的看见了柏拉图、亚里士多德思想的雪峰。我来到意大利北部的曼图亚城,拜访了大诗人维吉尔,聆听了他优美的《牧歌》。穿越黑暗的中世纪时,是《神曲》的光芒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。经过了《地狱》、《炼狱》的考验之后,我来到了文艺复兴的《天堂》:拉伯雷、塞万提斯、莎士比亚…一座座⾼峰扑面而来。站在“巨人”的肩上,看《堂吉诃德》、《威尼斯商人》、《罗密欧与朱丽叶》、《哈姆莱特》等的表演…浓郁的异国风情,昅引着我视野的脚步越走越远,越走越宽。我随着伊戈尔远征,来到了《资本论》的脚下,可惜我不敢攀登,一个叫弗﹒梅林的向导给我简介了一下,我満怀着敬意绕道而去。我又来到一个神秘的地方,涉⾜了古犹太与基督的《圣经》,阿拉伯的《一千零夜一》、印度的《摩呵婆罗多》。在⽇本的富士山下,刚听完紫式部的《源氏物语》,松尾芭蕉就迫不及待的要讲他的“俳句”了。还有在珠峰南麓,罗摩和悉多上演的悲

离合的爱情故事正在动人,泰戈尔又热情的召唤我去他的“新月”之下看“飞鸟”…我一直向往那神秘的美洲陆大,我闻到了惠特曼的“草叶”散发着清香,我听见了杰克﹒伦敦《野

的呼喊》,我漫步于弗罗斯特落叶満地的清晨,听他忧伤的低昑:“⻩⾊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,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⾜…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,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。”
风风雨雨走过人生30多年后,回到了我简陋的书桌旁。我埋头检讨着自己做过的事,一篇、两篇…三十、四十…事业才起于垒土,是那么令人愧羞。我茫然抬头,看窗外
依然是山——山依然是那么雄伟,那么媚妩。
M.UdENgXs.coM